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民发〔2011〕168号
  • 来源:   |
  • 日期:2013年01月27日16:45
 

一、总说明

(一)总则

(二)统计范围和主要内容

(三)灾害信息的统计报送

二、报表目录

三、调查表式

(一)《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

(二)《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快报表》

(三)《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年报表》

(四)《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年报表》

(五)《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统计表》

(六)《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统计表》

(七)《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台账》

(八)《因灾倒损住房户台账》

(九)《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台账》

四、指标解释

五、附录

(一)灾害种类术语解释

(二)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规程

(三)附则


一、总说明

(一)总则

1.为及时、准确掌握自然灾害情况,为救灾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本制度。

2.自然灾害情况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自然灾害情况和救灾工作情况。

3.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协调和管理,并接受同级政府统计机构的业务指导。民政部负责全国自然灾害情况的汇总、发布等管理工作。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开展自然灾害情况统计报送工作,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本制度的规定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漏报、迟报,不得伪造和篡改,应当严格执行本制度中有关的自然灾害统计报表格式、指标设置、统计口径等规定。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报送灾情,提高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二)统计范围和主要内容

1.本制度以乡镇(街道)为统计单位,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为上报单位。

2.本制度所称的自然灾害是指干旱、洪涝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

3.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灾害种类、受灾范围、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救灾工作开展情况,统计范围包括农垦国有农场、国有林场、华侨农场中的受灾人员。

(三)灾害信息的统计报送

1.自然灾害快报

主要反映洪涝、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沙尘暴、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和救灾工作情况,分为初报、续报和核报,填报表式使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快报表》;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的,需填写《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台账》并逐级上报;造成房屋倒塌损坏的,需填写《因灾倒损住房户台账》,并在核报阶段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备。同时,还应上报反映相关灾情和救灾工作的文字说明,包括灾害发生过程情况、灾情特点、现场情景描述、趋势预测等灾情内容和反映灾区人民政府及民政等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已采取的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等方面的各项措施,以及灾区需求、面临困难、下一步工作安排等救灾工作内容。对于启动国家或地方应急响应的自然灾害,须附反映灾害情况和救灾工作的照片(不少于5张)。

1)初报

本行政区域内发生自然灾害,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的2小时内,向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告(含分乡镇数据)。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表后,应在2小时内审核、汇总数据,并将本行政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告。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报表后,应在2小时内审核、汇总数据,并将本行政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向民政部报告。

对于造成1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房屋大量倒塌、农田大面积受灾等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的2小时内,同时上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民政部。

2)续报

灾情稳定前,省、地(市)、县三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均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24小时零报告制度是指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每24小时须上报一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即使数据没有变化也须上报,直至灾害过程结束。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每日9时之前将最新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上报;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每日10时之前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上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每日12时之前向民政部报告。

3)核报

灾情稳定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并逐级上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5日内核定灾情和救灾工作数据向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告;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表后,应在3日内审核、汇总数据,将本行政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告;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报表后,应在2日内审核、汇总数据,将本行政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向民政部报告。

2.旱灾情况报告

主要反映旱灾灾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在旱情初露,且群众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向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进行初报(含分乡镇数据),地(市)级、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逐级将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上报至民政部。在旱灾灾情发展过程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每10日续报一次,灾害过程结束后及时核报。

填报表式使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快报表》,同时上报反映相关灾情和救灾工作的文字说明。灾情文字说明应包括灾害过程情况、灾情特点、现场情景描述、趋势预测等内容;救灾工作文字说明应反映灾区人民政府及民政等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已采取的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等方面的各项措施,以及灾区需求、面临困难、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对于启动国家或地方应急响应的,须附反映受旱情况和旱灾救助工作的照片(不少于5张)。

3.自然灾害情况年报

主要反映全年(111231)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及救灾工作情况。分为年报初报和年报核报,分别在当年11月份和次年1月份上报,填报表式使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年报表》、《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年报表》,并对已有的《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台账》和《因灾倒损住房户台账》进行相应核定。

1)年报初报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当年10月初开始,初次核查本年度本行政区域内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数据,于115日前上报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含分乡镇数据)。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到县级报表后,应及时核查、汇总数据,于1110日前将本行政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上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到地(市)级报表后,应及时进行核查、汇总数据,于1115日前将本行政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上报民政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上报年报初报之前应与本级国土资源、水利、农业、统计、林业、地震、气象、海洋等部门进行会商。

2)年报核报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当年12月下旬开始,组织核查本年度本行政区域内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数据,于次年110日前上报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含分乡镇数据)。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到县级报表后,应及时核查、汇总数据,于115日前将本行政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上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报表后,于120日前将本行政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上报民政部。

4.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情况报告

统计春荒冬令期间受灾人员生活救助情况,春荒救助时段为当年的35月(一季作物区为每年的37月),冬令救助时段为当年12月至下一年的2月。冬春救助工作实施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调查受灾困难人员的自救能力及困难等。

1)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

每年9月下旬开始,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着手调查、核实、汇总当年冬季和下年春季本行政区域内受灾家庭口粮、饮水、衣被等方面困难且需救助的情况,填报《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统计表》,于1015日前报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报表后,应及时核查、汇总数据,于1020日前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到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报表后,应及时核查、汇总数据,于1025日前报民政部。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户为单位填写《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台账》(附表3),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2)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

在当年12月份至次年5月份(一季作物区为7月份)期间,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于每月中下旬对本行政区域内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汇总,填报《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统计表》,于每月20日前报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报表后,应及时调查、核实、汇总数据,于每月23日前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到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报表后,应及时调查、核实、汇总数据,于每月25日前报民政部。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户为单位填写《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台账》(附表3),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二、报表目录

表号

表名

报送期别

填报范围

报送日期及方式

报送单位

民统表1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

快报(初报、续报、核报)

乡、镇、街道

见填报

说明

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民统表2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快报表

民统表3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年报表

年报(初报、核报)

民统表4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年报表

民统表5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统计表

冬春救助

民统表6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统计表

附表1

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台账

快报(初报、续报、核报)

附表2

因灾倒损住房户台账

快报(核报)

附表3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台账

冬春救助

三、调查表式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

号:民 1

制定机关:民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90

有效期至:2013-9-18

填报单位(盖章):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地(市)_____(市、区)

指标名称

代码

计量单位

数量

1

灾害种类

A001

——

 

灾害发生时间

A002

///

 

灾害结束时间

A003

 年//

 

受灾乡镇名称

A004

——

 

受灾乡镇数量

A005

 

台风编号

A006

/

 

地震震级

A007

里氏级

 

受灾人口

A008

 

因灾死亡人口

A009

 

因灾失踪人口

A010

 

因灾伤病人口

A011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A012

 

被困人口

A013

 

饮水困难人口

A014

 

需救助人口

A015

 

其中:需过渡性救助人口

A016

 

饮水困难大牲畜

A017

头只

 

受淹城区

A018

 

受淹镇区

A019

 

受淹乡村

A020

 

农作物受灾面积

A021

公顷

 

其中:农作物成灾面积

A022

公顷

 

其中:农作物绝收面积

A023

公顷

 

草场受灾面积

A024

公顷

 

毁坏耕地面积

A025

公顷

 

倒塌房屋

A026

 

其中:农房倒塌户数

A027

 

其中:五保户

A028

低保户

A029

重点优抚对象

A030

其他户

A031

农房倒塌间数

A032

严重损坏房屋

A033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续表

指标名称

代码

单位

数量

1

其中:农房严重损坏户数

A034

其中:五保户

A035

 

低保户

A036

 

重点优抚对象

A037

 

其他户

A038

 

农房严重损坏间数

A039

 

一般损坏房屋

A040

其中:农房一般损坏户数

A041

其中:五保户

A042

 

低保户

A043

 

重点优抚对象

A044

 

其他户

A045

 

农房一般损坏间数

A046

 

因灾死亡大牲畜

A047

头只

 

因灾死亡羊只

A048

 

直接经济损失

A049

万元

其中: 农业损失

A050

万元

工矿企业损失

A051

万元

基础设施损失

A052

万元

公益设施损失

A053

万元

家庭财产损失

A054

万元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说明:

1.本表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填报、汇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厅(局)上报本表时要将分县报表一并上报。

2.本表的逻辑校验公式:A008A009A008A010A008A011A008A012A008A013A008A014A008A015A016A021A022A023A026A032A027A028A029A030+A031A033A039A034A035A036+A037+A038A040A046A041A042A043+A044A045A049A050A051A052A053A054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快报表

号:民 2

制定机关:民 政 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90

有效期至:2013-9-18

填报单位(盖章):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地(市)_____(市、区)

指标名称

代码

计量单位

数量

1

已救助人口

B001

启动响应时间

B002

////

启动响应级别

B003

集中安置点数量

B004

集中安置人口

B005

分散安置人口

B006

本地区已支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总数

B007

万元

其中:已支出应急生活救助资金

B008

万元

已支出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

B009

万元

已支出过渡性生活救助资金

B010

万元

已支出恢复重建补助资金

B011

万元

已支出旱灾救助资金

B012

万元

本级财政拨付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B013

万元

上级财政拨付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B014

万元

本级接受的捐赠资金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支出

B015

万元

本级生活类救灾物资投入折款

B016

万元

其中:衣被

B017

/

帐篷

B018

其他生活类物资投入折款

B019

万元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说明:

1.本表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填报、汇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厅(局)上报本表时要将分县报表一并上报。

2本表的逻辑校验公式:B007=B008+B009+B010+B011+B012B016B019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年报表

号:民 3

制定机关:民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90

有效期至:2013-9-18

填报单位(盖章):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地(市)_____(市、区)

指标名称

代码

计量单位

数量

1

灾害种类

C001

——

受灾乡镇数量

C002

受灾人口

C003

因灾死亡人口

C004

因灾失踪人口

C005

因灾伤病人口

C006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C007

饮水困难人口

C008

农作物受灾面积

C009

公顷

其中:成灾面积

C010

公顷

其中:绝收面积

C011

公顷

草场受灾面积

C012

公顷

倒塌房屋

C013

其中:农房倒塌户数

C014

其中:五保户

C015

低保户

C016

重点优抚对象

C017

其他户

C018

农房倒塌间数

C019

严重损坏房屋

C020

其中:农房严重损坏户数

C021

其中:五保户

C022

低保户

C023

重点优抚对象

C024

其他户

C025

农房严重损坏间数

C026

一般损坏房屋

C027

其中:农房一般损坏户数

C028

其中:五保户

C029

低保户

C030

重点优抚对象

C031

其他户

C032

农房一般损坏间数

C033

因灾死亡大牲畜

C034

头只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

续表

指标名称

代码

单位

数量

1

因灾死亡羊只

C035

直接经济损失

C036

万元

其中:农业损失

C037

万元

工矿企业损失

C038

万元

基础设施损失

C039

万元

公益设施损失

C040

万元

家庭财产损失

C041

万元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

说明:

1.本表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分灾种组织填报、汇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厅(局)上报时要将分县报表一并上报。统计时须剔除重复受灾情况。

2.本表的逻辑校验公式:C003C004C003C005C003C006C003C007C003C008C009C010C011C013C019C014C015+C016C017C018C020C026C021C022C023C024+C025C027C033C028C029+C030C031C032C036C037+C038C039C040C041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年报表

号:民 4

制定机关:民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90

有效期至:2013-9-18

填报单位(盖章):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地(市)_____(市、区)

指标名称

代码

计量单位

数量

1

灾害种类

D001

——

启动响应次数

D002

已救助人口

D003

其中:已救助口粮人口

D004

已救助衣被人口

D005

已救助饮水人口

D006

其他已救助人口

D007

需重建住房户数

D008

需重建住房间数

D009

已重建住房户数

D010

已重建住房间数

D011

需维修住房户数

D012

需维修住房间数

D013

已维修住房户数

D014

已维修住房间数

D015

本地区支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总数

D016

万元

其中:已支出口粮救助款

D017

万元

已支出衣被救助款

D018

万元

已支出饮水救助款

D019

万元

已支出维修住房款

D020

万元

已支出重建住房款

D021

万元

其他已支出救助款

D022

万元

本级财政拨付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D023

万元

上级财政拨付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D024

万元

本级接受的捐赠资金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支出

D025

万元

本级生活类救灾物资投入折款

D026

万元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

说明:

1.本表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分灾种组织填报汇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厅(局)上报时要将分县报表一并上报。

2.本表的逻辑校验公式:D003D004D003D005D003D006D003D007D003D004D005D006D007D008D010D009D011D012D014D013D015D016=D017+D018+D019+D020+D021+D022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统计表

号:民 5

制定机关:民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90

有效期至:2013-9-18

填报单位(盖章):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地(市)_____(市、区)

指标名称

代码

计量单位

数量

1

乡村人口

E001

受灾人口

E002

 

需救助人口

E003

 

其中:需口粮救助人口

E004

 

需衣被救助人口

E005

 

需取暖救助人口

E006

 

需其他生活救助人口

E007

本级政府计划安排资金

E008

万元

需上级政府帮助解决资金

E009

万元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说明:

1.本表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填报、汇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厅(局)上报时要将分县报表一并上报。

2.“需救助人口”为需救助的总人数,须剔除重复统计人数。

3.本表的逻辑校验公式:E002E003E003E004E003E005E003E006E003E007E003E004+E005+E006+E007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统计表

号:民 6

制定机关:民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90

有效期至:2013-9-18

填报单位(盖章):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地(市)_____(市、区)

指标名称

代码

计量单位

数量

1

省级下拨中央冬春补助资金时间

F001

//

省级下拨中央冬春补助资金文号

F002

——

本级财政安排

F003

万元

已救助人口

F004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说明:

1.本表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填报、汇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厅(局)上报时要将分县报表一并上报。

2.本表前两项“省级下拨中央冬春补助资金时间”、“省级下拨中央冬春补助资金文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厅(局)填报。

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台账

号:附 1

制定机关:民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90

有效期至:2013-9-18

填报单位(盖章):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 ______地(市) ______(市、区)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户口所在地

死亡失踪地点

死亡失踪时间

死亡失踪原因

灾害种类

备注

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单位

——

——

——

——

——

//

——

——

——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说明:

1.本表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填报、汇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厅(局)上报时要将分县报表一并上报。

2.“备注”中需注明人员为“死亡”还是“失踪”。

因灾倒损住房户台账

号:附 2

制定机关:民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90

有效期至:2013-9-18

填报单位(盖章):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 ______地(市) ______(市、区)

序号

家庭情况

灾害基本情况

房屋倒塌、损坏情况

备注

户主

姓名

家庭

类型

家庭

人口

房屋间数

房屋结构

受灾

时间

灾害

种类

倒塌房屋间数

严重损坏房屋间数

一般损坏房屋间数

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单位

——

——

——

//

——

——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说明:

本表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填报、汇总,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备。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台账

号:附 3

制定机关:民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90

有效期至:2013-9-18

填报单位(盖章):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 ______地(市) ______(市、区)

序号

家庭情况

需救助情况

已救助情况

户主姓名

身份证号

家庭类型

家庭人口

需口粮救助人口

需救助口粮数量

需衣被救助人口

需救助衣被数量

需取暖救助人口

其他

生活救助人口

已救助口粮人口

已发放救助口粮数量

已支出口粮救助款

已救助衣被人口

已发放救助衣被数量

已支出衣被救助款

已救助取暖人口

已支出取暖救助款

其他已救助

人口

其他已支出生活救助款

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单位

公斤

公斤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说明:

1.本表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填报、汇总,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备。

2.本表的逻辑校验公式:5栏≥11栏;6栏≥12栏;7栏≥14栏;8栏≥15栏;9栏≥17栏;10栏≥19栏。

四、指标解释

(一)《自然灾害情况快报表》

1.灾害种类:指干旱、洪涝、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灾、沙尘暴、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等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

2.灾害发生时间:指灾害发生的日期和时间,采用公历年月日和24小时标准计时方式填写。

3.灾害结束时间:指灾害过程基本结束的日期,采用公历年月日填写。

4.受灾乡镇名称:指本行政区域内受到灾害影响,且造成一定损失的乡镇(街道)的名称。

5.受灾乡镇数量:指本行政区域内受到灾害影响,且造成一定损失的乡镇(街道)数量。

6.台风编号:采用中国气象局公告的台风编号填写,公历某年某号。

7.地震震级:采用中国地震局公告的地震震级填写。

8.受灾人口:指本行政区域内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9.因灾死亡人口:指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10.因灾失踪人口:指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下落不明,暂时无法确认死亡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11.因灾伤病人口:指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受伤或引发疾病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12.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指因受到自然灾害风险威胁或自然灾害袭击,由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需进行临时安置的人员数量(包括非常住人口)。

13.被困人口:由于自然灾害造成道路中断等原因被围困,生命受到威胁或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需紧急转移或救助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14.饮水困难人口:指因灾饮用水困难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15.需救助人口:指因自然灾害直接造成需政府予以口粮、饮用水、衣被等临时生活救助或伤病救治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不含冬春期间因灾生活困难需救助人数。

16.需过渡性救助人口:指因自然灾害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需政府予以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17.饮水困难大牲畜:指因灾饮用水困难的大牲畜(牛、马、驴、骡、骆驼等)数量。

18.受淹城区:指江河洪水进入城区或降雨产生严重内涝的城区个数。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

19.受淹镇区:指江河洪水进入镇区或降雨产生严重内涝的镇区个数。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

20.受淹乡村:指江河洪水进入乡村或降雨产生严重内涝的乡村个数。乡村是指城区、镇区以外的区域。

21.农作物受灾面积:指因灾减产1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如果同一地块的当季农作物多次受灾,只计算一次。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其中粮食作物是指稻谷、小麦、薯类、玉米、高粱、谷子、其他杂粮和大豆等粮食作物总称,经济作物是指棉花、油料、麻类、糖料、烟叶、蚕茧、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总称,其他作物是指蔬菜、青饲料、绿肥等作物的总称(下同)。

22.农作物成灾面积:指农作物受灾面积中,因灾减产3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23.农作物绝收面积:指农作物受灾面积中,因灾减产8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24.草场受灾面积:因灾造成牧草减产的草场面积。

25.毁坏耕地面积:指因灾导致被冲毁、掩埋、沙砾化等,在短期内不能恢复的耕地面积。

26.倒塌房屋:指因灾导致房屋整体结构塌落,或承重构件多数倾倒或严重损坏,必须进行重建的房屋数量。以自然间为计算单位,不统计独立的厨房、牲畜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因灾遭受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计算。

27.农房倒塌间数:指因灾倒塌的农房间数。农房是指农村住户以居住为使用目的房屋;农村住户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含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的住户、以及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的住户。下同。

28.农房倒塌户数:指因灾农房倒塌的家庭户数。

29.严重损坏房屋:指因灾导致房屋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或部分倒塌,需采取排险措施、大修或局部拆除的房屋数量。以自然间为计算单位,不统计独立的厨房、牲畜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因灾遭受严重损坏,需进行较大规模修复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计算。

30.农房严重损坏间数:指因灾严重损坏的农房间数。

31.农房严重损坏户数:指因灾农房严重损坏的家庭户数。

32.一般损坏房屋:指因灾导致房屋多数承重构件轻微裂缝,部分明显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严重破坏;需一般修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继续使用的房屋间数。以自然间为计算单位,不统计独立的厨房、牲畜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因灾遭受损坏,需进行一般修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继续使用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计算。

33.农房一般损坏间数:指因灾一般损坏的农房间数。

34.农房一般损坏户数:指因灾农房一般损坏的家庭户数。

35.因灾死亡大牲畜: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大牲畜(牛、马、驴、骡、骆驼等)数量。

36.因灾死亡羊只: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羊只数量。

37.直接经济损失:指受灾体遭受自然灾害后,自身价值降低或丧失所造成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的基本计算方法是:受灾体损毁前的实际价值与损毁率的乘积。

38.农业损失:指因自然灾害造成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直接经济损失。

39.工矿企业损失:指因自然灾害造成采矿、制造、建筑、商业等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

40.基础设施损失:指因自然灾害造成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公共设施的直接经济损失。

41.公益设施损失:指因自然灾害造成教育、卫生、科研、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公益设施的直接经济损失。

42.家庭财产损失:指因自然灾害造成居民住房及其室内附属设备、室内财产、农机具、运输工具、牲畜等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快报表》

1.已救助人口:指因灾生活困难已经得到政府口粮、饮用水、衣被等方面生活救助的人员数量。不含冬春期间因灾生活困难已救助人数。

2.启动响应时间:指启动本级自然灾害救助预警响应或应急响应的时间,采用公历年月日填写。

3.启动响应级别:指启动本级自然灾害救助预警响应或应急响应的级别。应急响应根据响应级别,按照I级、II级、III级、IV级形式填写。

4.集中安置点数量:指临时集中安置紧急转移人员的场所个数。

5.集中安置人口:指在集中安置点安置的紧急转移人员数量。

6.分散安置人口:指通过投亲靠友或其他方式分散安置的因灾紧急转移人员数量。

7.本地区已支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总数: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政府支出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数额之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填报本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实际支出情况;地(市)级、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填报下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支出之和。

8.已支出应急生活救助资金:指已经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人员,解决受灾人员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等临时生活困难的资金数额。

9.已支出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指已经发放给因灾死亡人员家属的慰问金。

10.已支出过渡性生活救助资金:指已经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人员,解决灾后过渡期基本生活困难的资金。

11.已支出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指已经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人员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灾人员维修损坏房屋的资金数额。

12.已支出旱灾救助资金:指已经用于帮助因旱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的资金数额。

13.本级财政拨付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指本级政府拨付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数额。

14.上级财政拨付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指上级各级政府拨付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数额之和。

15.本级接受的捐赠资金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支出:指本级政府所接收救灾捐赠资金中下拨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数额。

16.本级生活类救灾物资投入折款:指本级政府拨付用于本地灾民生活救助的物资折款数额。

17其他生活类物资投入折款:指本级政府用于灾民生活救助的除帐篷、衣被等主要物资外,其他生活类救灾物资折款金额。

(三)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年报表》

指标解释同民统表1

(四)《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年报表》

1.启动响应次数:指本级政府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次数。对于一次灾害过程启动多级应急响应的,应分别计次数。

2 己救助口粮人口:指因灾需口粮救助人口中已经得到粮食救助或口粮救助款的人员数量。

3.已救助衣被人口:指因灾需衣被救助人口中已经得到衣被救助或衣被救助款的人员数量。

4.已救助饮水人口:指因灾需饮水救助人口中已经得到饮水救助或饮水救助款的人员数量。

5.其他已救助人口:指得到其他生活救助的人员数量。

6.需重建住房户数:指因灾倒塌或严重损坏需要恢复重建民房的家庭数量。

7.需重建住房间数:指因灾倒塌或严重损坏需要恢复重建的民房数量。

8.已重建住房户数:指需重建住房中已经重建的永久性居民住房的家庭数量。

9.已重建住房间数:指需重建住房中已经重建的永久性居民住房的间数。

10.需维修住房户数:指因灾一般损坏需要维修居民住房的家庭数量。

11.需维修住房间数:指因灾一般损坏需要维修的居民住房数量。

12.已维修住房户数:指需维修住房中已经维修好的居民住房的家庭数量。

13.已维修住房间数:指需维修住房中已经维修好的居民住房的间数。

14.已支出口粮救助款:指已经直接发放给受灾人员用于口粮救助的资金数额和各级用于购买救助粮的资金数额之和。

15.已支出衣被救助款:指已经直接发放给受灾人员用于衣被救助的资金数额和各级用于购买救助衣被的资金数额之和。

16.已支出饮水救助款:指已经直接发放给受灾人员用于饮水救助的资金数额和用于购买救助饮水的资金数额之和。

17.已支出重建住房款:指已经安排并投入实际使用的用于重建受灾人员住房的资金数量和实物折款数之和。

18.已支出维修住房款:指已经直接发放给受灾人员用于因灾一般损坏住房维修的资金数额和实物折款数额之和。

19.其他已支出救助款:指已经直接发放给受灾人员用于其他生活救助的资金数额和用于购买其他救助实物的资金数额之和。

20.其余指标解释同民统表1、民统表2

(五)《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统计表》

1.乡村人口:指居住在乡村的总人口。

2.需救助人口:指因自然灾害造成基本生活困难,需要政府在当年冬季至次年春季予以口粮、饮水、衣被、取暖、医疗等方面救助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3.需口粮救助人口:指因灾需要政府予以口粮救助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4.需衣被救助人口:指因灾需要政府予以衣被救助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5.需取暖救助人口:指因灾需要政府予以取暖救助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6.需其他生活救助人口:指因灾需要政府予以其他生活救助的人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7.本级政府计划安排资金:指本级政府计划安排的受灾困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资金数额。

8.需上级政府帮助解决资金:指本级政府解决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困难需上级政府帮助解决的资金数额。

(六)《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统计表》

1.省级下拨中央冬春补助资金时间:指省级下拨中央冬春补助资金通知文件的印发时间,采用公历年月日填写。

2.省级下拨中央冬春补助资金文号:指省级下拨中央冬春补助资金通知的文件号。

3.本级财政安排:指本级政府已安排的财政性冬春生活救助资金数额。

4.已救助人口:指当年冬季至次年春季已经得到政府口粮、衣被、取暖等方面生活救助的人员数量。

(七)《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台账》

1.户口所在地:指因灾死亡和失踪人员户籍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

2.死亡失踪地点:指因灾人员死亡或失踪发生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组(自然村)。

3.死亡失踪时间:指因灾死亡和失踪人员死亡或失踪的具体日期,包括年、月、日等。

4.死亡失踪原因包括:①建筑物倒塌;②溺水;③石岩坍塌;④泥石流掩埋;⑤雷击;⑥触电;⑦低温冷冻;⑧雪崩;⑨高温;⑩其他。可填写序号。其中建筑物倒塌是指因自然灾害导致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建筑物倒塌致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构建物是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烟囱、广告牌等。如因石岩坍塌、泥石流掩埋导致建筑物倒塌致人死亡的,分别在石岩坍塌、泥石流掩埋类别中统计。溺水是指因自然灾害导致淹没于水中致死,包括直接落水致死以及因洪水卷走等外在因素致死。石岩坍塌是指因自然灾害导致岩土体滑动、崩落、滚动致死。泥石流掩埋是指因自然灾害导致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粘稠泥浆直接掩埋致死。雷击是指雷电直接击中或引起导电物体放电致死。触电是指因自然灾害引发触电致死。低温冷冻是指因低温冷冻和雪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体温降低致死。雪崩是指因雪体崩塌致死。高温是指因自然导致的高温环境引发中暑等疾病致死。其他是指除上述死亡原因之外的其他因自然灾害致死的原因。

(八)《因灾倒损住房户台账》

1.户主姓名:指户籍上户主的姓名。

2.家庭类型包括:①五保户;②低保户;③重点优抚对象;其他户。可填写序号。

3.家庭人口:指家庭中有户籍的人口数和没有户籍但在此户居住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人口数。

4.房屋间数:以居住为使用目的的居民住房。以自然间为计算单位,不统计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

5.房屋结构包括:①土木结构;②砖木结构;③砖混结构;④钢筋混凝土;⑤其他。可填写序号。

6.受灾时间:指因自然灾害导致房屋倒塌的时间。采用公历年月日填写。

7.其余指标解释同民统表1

(九)《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台账》

1.身份证号:指户主身份证件号码。

2.已发放救助口粮数量:指已经直接发放给需救助人口的救助粮数量。

3.已支出口粮救助款:指已经直接发放给需救助人口用于口粮救助的资金数量。

4.已发放救助衣被数量:指已经直接发放给需救助人口的衣被数量。

5.已支出衣被救助款:指已经直接发放给需救助人口的用于衣被救助的资金数量。

6.已支出取暖救助款:指已经直接发放给需救助人口用于取暖救助的资金数量。

7.其他已支出生活救助款:指已经直接发放到需救助人口的用于其他生活救助的资金数量。

8.其余指标解释同民统表4、民统表5、民统表8

五、附录

(一)灾害种类术语解释

1.干旱灾害:指在较长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河川径流及其他水资源短缺,致使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对人类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和吃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灾害。

2.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其中,洪水灾害指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雨涝灾害指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

3.台风灾害:指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大范围活动,伴随大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对人类生产生活具较强破坏力的灾害。

4.风雹灾害:指强对流发展成积雨云后出现狂风、暴雨、冰雹、龙卷风、雷电等所造成的灾害。

5.低温冷冻灾害:指在作物的主要生长发育阶段,气温降至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减产的灾害。一般包括倒春寒、夏季低温、寒露风、霜冻、寒潮、冻雨等灾害。

6.雪灾:指因降雪形成大范围积雪,严重影响人畜生存,或造成交通中断,毁坏通讯、输电等设施的灾害。

7.沙尘暴灾害:指大量沙尘物质被强风吹到空中,造成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灾害。

8.地震灾害: 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露、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所造成的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9.山体崩塌灾害:指陡崖前缘的不稳定部分在重力作用下突然下坠滚落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10.滑坡灾害:指斜坡部分岩(土)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下滑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11.泥石流灾害:指由暴雨或水库、池塘溃坝或冰雪突然融化形成强大的水流,与山坡上散乱的大小块石、泥土、树枝等一起相互充分作用后,在沟谷内或斜坡上快速运动的特殊流体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12.风暴潮灾害:指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13.海啸灾害:指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激起巨浪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14.森林草原火灾:指在森林、草原燃烧中,失去人为控制,对森林或草原产生破坏作用的一种自由燃烧现象所导致的灾害。

15.生物灾害:指病、虫、杂草、害鼠等在一定环境下暴发或流行,严重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和畜牧业的灾害。

(二)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规程

1.报送内容: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干旱、洪涝、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灾、沙尘暴、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受灾情况。主要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结束时间、受灾区域、人口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房屋倒损情况、基础设施损坏情况、救灾工作开展情况及灾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等。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报送灾情所使用的调查表式、指标解释可参考制度正文第三、四部分相关内容。

2.报送要求

自然灾害快报:反映洪涝、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灾、沙尘暴、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填报程序分为初报、续报和核报,并同时上报相关灾情和救灾工作文字说明。

1)初报:发生自然灾害,行政村(社区)应在灾害发生后的1小时内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在接到灾情后半小时内汇总上报到县(市、区)民政部门。

2)续报:在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需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即:灾害发生后,每24小时必须上报一次灾情,即使灾情没有变化也必须上报,直至灾害过程结束。行政村(社区)每天8时之前将最新灾情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在每天830分之前汇总上报到县(市、区)民政部门。

3)核报:灾情稳定后,行政村(社区)应在1日内核定灾情,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在1日内汇总上报到县(市、区)民政部门。

对于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和倒损房屋情况,行政村(社区)要同时填报《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台账》和《因灾倒损住房户台账》,并会同自然灾害快报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汇总上报到县(市、区)民政部门。

旱灾情况报告:反映旱灾灾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分为初报、续报和核报,同时上报相关灾情文字说明。在旱情初露,群众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行政村(社区)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汇总情况后上报到县(市、区)民政部门。在旱情发展过程中,行政村(社区)、乡镇(街道)每10日续报一次,灾害过程结束后及时核报。

年报:反映当年(111231)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及救灾工作情况。行政村(社区)应在每年10月上旬开始核查本年度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灾害情况和救灾工作情况,于1020日前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于1025日前汇总上报到县(市、区)民政部门。

冬春灾民生活救助情况报告:统计春荒冬令季节灾民生活救助情况,春荒救助时段为当年的35月(一季作物区为每年的37月),冬令救助时段为当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

每年9月下旬开始,行政村(社区)民政部门应着手调查、核实、汇总当年冬季和下年春季本行政区域内受灾家庭口粮、饮水、衣被等方面困难且需救助情况,填报《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台账》,于930日前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在接到行政村(社区)级报表后,应及时核定本地区情况、汇总数据,于1010日前将本地区汇总数据上报到县(市、区)民政部门。

在当年12月至次年5月(一季作物区为7月)期间,行政村(社区)应于每月中下旬对本行政区域内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汇总,填写《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台账》,于每月15日前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在接到行政村(社区)级报表后,应及时核定本地区情况、汇总数据,于每月17日前将本地区汇总数据上报到县(市、区)民政部门。

3.报送方式

行政村(社区)向乡镇(街道)报送灾情时,有条件的应以传真或电子邮件上报;条件不具备的,可采用电话或其他方式报告,电话报告时应做好电话记录备案。

乡镇(街道)向县(市、区)上报灾情时,应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传真或电子邮件上报;特殊情况下,可采用电话或其他方式。

4.报送人员

原则上乡镇(街道)灾情报送人员为乡镇(街道)民政助理员,行政村(社区)灾情报送人员为行政村“两委”成员或社区灾害信息员。灾害信息员职业制度全面实施后,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灾情报送人员原则上须取得五级灾害信息员职业资格。

(三)附则

1.民政部建立灾情统计评估和通报制度,对各地报灾情况进行监督。对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调查、统计、核定、报告灾情的,予以表扬;对报灾不实或延误报灾时间,造成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依法查处。

2.如实报告灾情受到阻拦时,民政部门在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的同时,可越级报告。对如实反映情况者进行打击报复的,提请纪检、监察部门查处。

3.本制度由民政部制定,国家统计局批准,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4.本制度发至乡镇(街道)级。

5.本制度自2011919起实行。


  • 分享到 >>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