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在第五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上的讲话
  • 来源:中国减灾   |
  • 日期:2016年10月26日08:46

  今天,我们在北京召开第五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民政救灾部门的能力和作用,呈逐级衰减的趋势?我相信省里的同志也有类似的困惑。中央层面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民政部发挥了较好的牵头、统筹作用,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认可。今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集体学习,其中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是由民政部汇报;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以来的历次重大自然灾害评估工作,都是由民政部牵头组织实施。应该说,省民政厅发挥的作用还比较好,但到了市、县一级,民政救灾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就降低了,职能就弱化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想,这里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也跟我们自身的能力建设有关系。首先,我们面临的是法律问题,要统筹推进立法。首先,我们面临的是法律问题,要统筹推进立法。客观来说,很多涉灾部门立法工作基础较好,在工作中占据了相对有利的位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立法空间。为此,我们要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法治建设引领和规范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重点推进综合减灾法和防灾减灾救灾过程立法。其次,我们有一个能力较强的国家减灾中心。其次,我们有一个能力较强的国家减灾中心。我们管理全国的灾情,有延伸到全国各县、甚至部分乡镇和村的灾情报送系统;我们有救灾经费预算,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与财政部商量落实救灾补助资金;我们有救灾物资储备,基本能保障受灾群众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我们管理社会组织,能有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上述工作都离不开国家减灾中心的支撑。第三,我们的综合评估在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中发挥了支撑性作用第三,我们的综合评估在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中发挥了支撑性作用。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灾害范围和损失评估开始,经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芦山地震、鲁甸地震等灾害过程的洗礼,国务院已经确立了民政部牵头开展灾害评估的地位。借用立国部长的话说,是不可动摇的地位。总结以上三点,民政部之所以在中央层面能够立得住脚,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有话语权,有影响力,国家减灾中心的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灾情管理也好,灾害监测也好,灾损评估也好,主要是减灾中心的同志们在做。同样道理,省民政厅和地市、县区民政局,要想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也需要各级减灾中心提供技术支撑、决策支持。那么,各地减灾中心如何发展?我认为要加强“三个能力”。第一是加快形成业务能力。减灾中心的业务能力,包括灾情管理、灾损评估、灾害风险遥感监测这三项基本业务,这些基本业务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如果继续拓展,还可以包括防灾减灾宣传、社会动员管理和国际合作这三项业务。比如,我们打造的《中国减灾》杂志和“国家减灾网”,在社会上、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影响。比如,统筹协调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通过协调、服务来逐步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形成合力。浙江省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效果不错,大家可以借鉴。第三是拓展国际合作。我们要说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防灾减灾成就。国家减灾中心带动地方减灾中心的同志们走向“一带一路”。这两年,外交部、商务部越来越重视减灾外交,在工作过程中越来越认可国家减灾中心。比如,立国部长带队参加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中国援助东盟五千万的救灾援助计划,尼泊尔地震的灾害损失评估,东盟地区论坛第4次救灾演习,上合组织救灾部长会议等,中心都深度参与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后,类似的国际合作项目、外事活动会越来越多,国家减灾中心可以带着地方减灾中心一起参与。第二是努力形成谋划能力。国家减灾中心的定位是信息交流、技术服务和决策支持,各地减灾中心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借鉴参考。我们要能够研判大势,能够提出未来发展的思路,这对减灾中心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包括正在编制论证的十三五规划,主要是减灾中心承担的,救灾司主要是协调。这种规划能力、谋划能力,为领导提供咨询意见建议的能力,是省减灾中心要着力培养的。省领导、厅领导关注某个减灾救灾热点问题,我们研究的对策思路要基本靠谱,这就需要谋划能力,需要减灾中心发挥作用。有为才能有位,如果我们具备了这种谋划能力、统筹能力,包括灾害损失评估的牵头、体制机制研究、重大课题论证等,那各级减灾中心的作用和地位就不言而喻了。第三是着力形成支撑能力。我们要上下联动,打造从中央到地方的民政救灾业务系统,全面提高国家减灾中心和地方减灾中心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否则,我们就会慢慢被弱化、被边缘化。我们要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国家减灾中心的业务部门,必须了解部领导、救灾司的决策需求,必须了解地方民政部门的工作需求,要紧紧围绕需求开展业务工作;科研工作也要紧紧围绕提高业务能力来开展。目前,国家减灾中心的灾损评估已经基本形成体系,要逐步部署到地方减灾中心,边测试、边应用、边改进;下一步,要围绕提高评估精度和时效性、提高灾情分析能力和研判全年灾害风险形势下功夫。各地可以针对灾害观测提出遥感监测业务需求,我们来满足,观测的数据、制作的产品都要反馈回省里进行验证,上下互动,对科研、业务等都有益处。最近几年,江西、四川等省减灾中心的作用明显增强。比如芦山地震后,四川省就明确由民政厅牵头开展评估,体现了我们的价值。简单总结一下,业务能力、谋划能力和支撑能力是减灾中心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希望大家聚焦聚焦再聚焦,千万不要放松,否则减灾中心就没有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以有作为来求地位、谋发展。那么,如何实现这三种能力?我认为,最紧迫的是要具备“三种意识”。首先要具备党员意识。在座的绝大部分都是党员,因此首先要树立党员意识。现在中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最近刚刚印发了《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对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有底线思维,加强党性修养,绝对不能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出问题。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上关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讲话,大家如果学不透,怎么能形成(业务能力、谋划能力、支撑服务能力)三种能力呢?党员意识的关键,就是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底线意识、红线意识,这些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必须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全面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具备大局意识。团结出力量,合作出战斗力。国家减灾中心这两年进步较快,各部门的负责人都能站到全中心层面上来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大家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明显增强,这都是大局意识的表现。这样,中心的事业才能发展。对于省减灾中心而言,同样要具备大局意识。大家要站在全省的高度、政府全局工作的角度,来看待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体而言,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减灾中心与行政部门(救灾处)的关系一是减灾中心与行政部门(救灾处)的关系。很简单,就像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的关系,既分工又协作,共同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和减灾中心在经济利益上是零关系,所有项目的经费没花过,项目的实施没打过招呼。但我不是推卸责任,我的主要职责是加强管理、理清流程、把好关口,确保不出问题。二是国家减灾中心与省减灾中心的关系。国家减灾中心对省减灾中心是业务指导关系,有义务、有责任支持省减灾中心的发展。我们欢迎省减灾中心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家减灾中心进修交流,我们也多去省减灾中心调研、指导,双方加强互动交流,围绕提升三种能力开展工作。三是省减灾中心与相关涉灾部门的关系三是省减灾中心与相关涉灾部门的关系。打铁还要自身硬,我们要抓紧提高自身能力。在此基础上,配合救灾处积极协调省里相关涉灾部门,该牵头的认真牵头,该配合的真诚配合,努力把省减灾委的各项职能做实、做到位,在统筹协调中提升能力、谋求发展。总的来说,团队利益、集体利益、大局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就是大局意识的体现,正如《党员廉政准则》。

  第一条所讲的,“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第三是要具备进取意识。现在中央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非常严格,有些人就消极怠工、得过且过,这样绝对不行。我认为,无私则无畏,只要我们克己奉公、不存私心,以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要大胆干。现在还有十几个省没有成立减灾中心。请大家回去向分管厅长报告,要积极争取成立省减灾中心。据我们统计,十一五期间成立了11个;十二五太慢,只成立了7个,没有实现十二五期间省减灾中心全覆盖。如果没有进取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民政救灾的工作职能和地位就将逐渐弱化。明年的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考核,哪个省新成立了减灾中心,减灾救灾这一项考核指标就得满分(10分);当然,如果省里明年出台《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配套办法,同样也要给满分。民政救灾系统,一年干成一件大事,就给满分;我们就是要建立这种激励机制,就是要给出这种明确的政策导向,全面评估、重点突破。现在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加大了,我们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协调,把财政资金用在老百姓身上,用在受灾群众身上;绝不能畏首畏脚、敷衍塞责。我们要形成能力,一定要有行动。要去统筹协调、开发系统、连接平台、整合资源,要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民政救灾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今天北京降大雪,所谓“瑞雪兆丰年”,希望全国减灾中心的同志们,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大局意识、进取意识,在新一年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取得新成果。希望通过救灾司、国家减灾中心、各省救灾处、减灾中心上下联动,共同努力,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做更多的事,做更大的贡献,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既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和愿望,更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干,永远停留在口头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同样永远在路上。今天,结合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重要精神和立国部长的重要讲话,我就加强减灾中心能力建设,谈一点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共勉,供大家参考。
  谢谢大家!

  • 分享到 >>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