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平均气温(12.3℃)较常年同期偏高0.7℃,平均降水量(62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1%,为1998年以来同期最多。
暴雨过程多,南北洪涝并发。入汛以来(3月21日-9月28日),我国共出现37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比1998年同期偏多2次。6月30日至7月6日长江中下游出现今年持续时间最长和最强的暴雨过程,持续强降水导致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全线超警,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7月18-20日华北地区出现今年北方地区最强暴雨过程,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213毫米,超过2012年“7.21”,门头沟东山村达454毫米。
雨量大,极端性强,城市频现“看海”。今年以来,全国有119县累计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广东龙门(2984毫米)为全国最多;有86个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有80县市日降水量、105县市小时降水量突破历史记录。河北赞皇县小时降水量(140毫米)为今年全国最大。河南林州东马鞍日降水量(703毫米)超过常年年降水量(649毫米),辉县(440毫米)、新乡(414毫米)日降水量超过常年夏季降水量。全国有26个省(区市)出现城市内涝,南京、武汉、石家庄、北京等18个省会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看海”。
地质灾害较重。福建、贵州、新疆等13省(区市)出现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5月8日福建泰宁日降水量达236毫米,山体滑坡造成38人死亡;6月30日贵州大方局地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22人死亡;7月6日新疆叶城局地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35人死亡;9月28日,浙江丽水市遂昌县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强对流天气多、强度大、损失重。今年3-8月,全国共发生46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3-6月集中多发,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多;大冰雹(直径20毫米以上)发生次数为2011年以来最多;雷暴大风频次明显偏多,10级以上大风站日数超过2012-2015年总和。4月13日飑线横扫广东,东莞龙门吊倒塌导致18人死亡;6月4日四川广元大风导致游船翻沉,15人死亡;6月23日江苏盐城龙卷风、冰雹灾害造成99人死亡。
夏季气温创新高。夏季,全国平均气温(21.8℃)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全国超过70%的县市出现高温(≥35℃)天气,新疆吐鲁番(46.8℃)、托克逊(46.6℃)等114县市日最高气温超过40℃,73县市突破历史极值,重庆开县和内蒙古西乌珠穆沁3次突破历史记录。
干旱总体偏轻,但局地出现夏伏旱。7月下旬至8月,东北西部、西北东部、长江下游和江淮、黄淮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等地高温少雨,气象干旱发展。9月,东北西部、西北东部、长江下游、江淮、黄淮等地相继出现明显降水,上述地区的气象干旱逐步得到缓和。目前,仅在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等地存在中度气象干旱。
台风生成晚,登陆强度强。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18个台风生成,其中6个登陆我国,生成个数和登陆个数均接近常年同期(18.3个和6.4个),登陆台风中有4个登陆强度达到或超过强台风级别。1号台风“尼伯特”生成和登陆时间均为1949年以来第二晚,且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初台;“莫兰蒂”是今年以来登陆大陆最强台风。